本内容来自极客时间《面试现场》专栏,作者白海飞

引入

从此讲开始,专栏进入“贯通篇”,主要讨论工作中几种重要的能力:

  • 学习能力:怎样把不会的事情做出来
  • 精益能力:怎样把事情越做越好
  • 协作能力:怎样配合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
  • 领导能力:怎样带领大家互相配合把事情做好
  • 解决问题的能力:更综合的能力,看你“成事”的能力有多大。

这一讲,就来看看怎么向面试官体现自己的学习能力。

其实,无论经验和技能水平如何,在面试官看来,你的学习能力都是越强越好。否则将来老板和你(员工)都可能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:几年后你在个人能力和工作范围上原地踏步,贡献没有明显提高,薪水也不会涨多少,你自己可能不满现状想跳槽,却也担心没公司要;老板除了担心你的离职风险,还发愁你的低绩效问题,因为你技能落后,不能应对新的挑战。

那么,怎么判断学习能力的强弱呢?面试官既要考查你的学习过程是否高效,又要衡量你学习效果的好坏。让我们先从学什么,以及怎么学聊起。

学什么

你可能有这样的体会:我在学校里成绩优秀,工作中却不是优秀员工,可我的学习能力不算差,为什么会这样?

原因之一可能是:你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强,但是运用新技能的能力需要提供。也就是平时说的,考试是高手,但是动手能力差。

总体来说,学习包括知识和技能两方面:

  • 学校里主要学知识,学知识需要掌握思考方法。
  • 工作中要学习的,除了知识还有技能。技能强调的是动手实践和运用,不仅涉及思维活动,还涉及与外界的交互,包括各种角色的人、设备资源和技术工具等,既有高难度的步骤,又有简单但是易错的步骤。学习技能是面对的不再是对错问题,而是灰度问题,也就是解法所众多样,只有优劣之分而分不出对错,就看应用对象、操作水平和火候分寸。

    小提示:
    专栏作者在工作的前几年,一直质疑,学校里学的那么多东西工作中用不上,为啥还学。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个清华毕业的同事,可以比他快一倍读完一篇晦涩的英文安全标准,然后当场准确地梳理出我们软件的安全问题,他才意识到学校里培养的阅读、理解、分析能力有多么重要,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学习能力更是会让人受用一生。

学习的过程

我们是如何学习知识和技能的?学习就是学和习的过程:学是接受和理解,习是练习与运用。

  • 接收,包括选择和获取学习内容。工作中,应当基于工作需要,选择学习内容而不应该应付工作而停止学习?
  • 理解,把接收来的新信息和已知信息建立的连接越多,理解得就越充分。当某段思维从已知信息出发,能连通道新信息时,就说明它已经融入知识网变为已知了。
  • 练习,是在加强和扩展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的连接,加强理解。
  • 运用,是指遇到实际问题时,检索大脑的认知结构,形成思路,最终操控工具来解决问题。问题的结果,作为反馈,使你的认知结构得到修正和优化。

在一篇文章中,研究人员根据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学习实验,得出了一个能保持适当新鲜感和挑战的最佳新旧知识比例:15.87%。超过这个比例太高,新知识太多太难,会陷入停滞;如果低于这个比例太多太简单,又会丧失兴趣。

在15.8%这个比例下,会让你的学习速度最快。这说明,学习中要温故而知新,而且要进行刻意练习。《刻意练习》一书中提到的方式是针对边缘知识的练习,而不是像题海战术一样的全部练习。联系上 85% 原则,就是说刻意练习中,新知识新技能要占到 15.87% 最合适。

了解了学习的内容和过程,接下来重点看看面试官考查的学习要素:

学习要素及考察方法

学习的要素,是影响学习和效果的重要效果,也是表征学习能力的指标。学习要素可以从内在和外在环境两个角度来看:内在要素包括好奇心、逻辑性、操控力,与学习者自身相关:外在因素包括挑战、榜样、反馈

1. 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,专栏作者所在团队的Agile团队规约里就有一条:保持追根寻底的好奇心。好奇心决定了学习态度:是主动学习,还是被动学习。

面试官检查好奇心,一般有如下方法:

  • 看遇到不懂得问题时第一反应,如果先自己研究而不是去问别人,不靠别人喂现成的,那么对解决问题有好奇心。
  • 看思考深度。被问到“为什么会这样” “他俩的本质是什么” “为什么不能这样做” 等问题时,如果回答是“不为什么,本来就那样呀”,就说明你缺少深入思考。
  • 看关注的问题,被问到“你最近在思考什么问题” “你有什么困扰么” “你问我一个你不明白的问题吧”,如果回答是“没什么困惑” “还好啦”,这说明要么没有好奇的点,要么没敞开心扉。

2. 逻辑性
逻辑性是学习能力的基石。把新知识的运用过程也需要逻辑分析。

逻辑性的判断方法比较简单,丢给你一篇文章,看10分钟后能讲出多少内容,是按什么逻辑组织的。

3. 操控力
操控力是把方法和技能,放到实际问题中去实践的能力。好比说,看了10小时有用教学视频,要诀烂熟于心,但依然下水就沉,这就是因为你没有练习操控。对应到编程中,把某个框架用活用好,让他恰当解决你的实际问题,也是操控力的一种表现。因此,这点应该是你着力去表达的内容。

专栏作者曾经这样考查应聘者:你用 15 分钟,上网找一个方案,让我们 20 人的全球团队能顺畅地做一次头脑风暴。这个题目针对的是不清楚头脑风暴怎么做的应聘者,是道综合题目。既考验他能否快速了解什么是头脑风暴,又考验他为异地同步做头脑风暴如何做工具选型。如果他能找到多个方案,并能简单比较出优劣,那就相当不错了。

4. 挑战
挑战是外部环境给你的学习机会。应该能把挑战进行拆分,使你能够通过学习,各个击破,而不至于面对整个挑战,难得要死。面试官考察应聘者面对挑战的能力,可以问以下问题:

  • “这个项目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”
  • “面对这个困难,你做了什么?”
  • “这段时间,你受过最大的苦是什么?”(这个问题,不局限在看挑战上。)

你的回答中,要重点展示如何学习新方法,解决新问题、新挑战。

5. 榜样
只有精英能够塑造精英,作为程序员,榜样可以有两类:

  • 找身边杰出的程序员为榜样、做师傅。一定要找跟自己拉开档次的人,因为只有把你这个发展阶段看得清楚的人,才能给你高屋建瓴的意见。
  • 看优秀的代码和书籍文章,去GitHub上找优秀的开源项目,找兴趣相投的同学搭伴读代码,并研讨新的,是提升编程能力的好方法。书记和技术牛人的博客文章也会让你大有收获。

6. 反馈 反馈是指外界对你的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响应。高质量的反馈是学习效果提升的关键。加入大夫只管开药方,而不清楚病人的服用效果,那他靠什么来调整药方,使药效更好?

反馈要做到随时随地。这就好像之前的单反相机,需要拍片之后才能空单到成片的曝光,如果这时才发现过曝或欠曝,很可能拍照时机已经错过了。在这一点上,它就不如具有实时曝光反馈功能的微单相机,能帮使用者加快学习曝光技能。

对于程序员来说,反馈可以有三种来源:编程环境中的反馈、来自用户的反馈、以及代码审查

学习能力的表现

在面试中,除了战士如何利用以上要素进行学习以外,还可以谈谈你在学习能力上的表现。作者将学习能力表现的总结为五个层次:
记-->思-->说-->写-->用,其中:

  • 记是把信息存入大脑,能记住多少,能记多快
  • 思是把信息在大脑里创建和加强连接的过程,有助于记忆。要思考出为什么是,为什么不是,思考出边界和极限,联系和区别,还要思考那些把自己问住的问题。问住自己,是在用更优秀的自己帮助现在的自己去成长。
  • 说是把多条连接的信息有逻辑关系地讲出来。往往当你以为自己想通了,其实并不一定说得清。尤其在与听众交互的情况下,更加考验闹钟信息的连接程度,也就是理解得有多透彻。(说的另一面是问,问出好问题,为理解透彻照亮了道路。)
  • 写是把所学的东西写在纸上,这比说更难,因为书面语言要求更高的逻辑性,会更加促进知识结构的扩充和优化。专栏作者提倡把工作亮点、收获感悟写出来,补充到详历中,也是同样的出发点。
  • 用即是运用,有的人懂得很多道理,但还是不会解决问题,是因为那些道理在大脑里是孤岛,没有跟一致的知识体系连接起来,用的时候思路联通不起来。运用,是面试官最看重的,因为实际问题有唯一性,把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讲出来,反映你运用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,能体现你的真本事。

总结

这一讲主要讨论了学习能力,也就是知识的“学”和技能的“习”。通过了解学习的过程,我们总结出了学习的六要素:有关自身的好奇心、逻辑性和操控力,和有关环境的挑战、榜样和反馈。最后讲到学习的五种表现:记思说写用。其间,我们还了解了面试官的考查方法。

自媒体和知识付费的兴起,对知识传播的颠覆在于:降低了精华知识的共享和学习门槛。每一位资深人士,都可以快速分享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感悟;而每个人都有机会,随时随地接触到这些精华。这导致两个结果,一是年轻人的职业成熟度成长加快,使得职场老人压力巨大;第二个结果是年轻人的职业成熟度分化提前发生,爱学善学的人,将很快把那些进入职场就停止学习的同龄人甩在后面。原来工作十年才能显出的职业成熟度差异,现在也许五年就能分出高下了。

这意味着,必须学习提高。职场老人不想被新人过早地替换,需要持续学习;而职场新人要想获得竞争优势,更要加紧学习。当优秀的知识和经验唾手可得的时候,就看谁行动快,谁学习能力强了。

思考时间

请思考以下和学习能力相关的问题:

  • 你身边有什么人,“值得”你学习么?你请教过他什么?
  • 在编程或者其他工作过程中,还有哪些有益的反馈?你是如何利用这些反馈的?
  • 你擅长给别人讲东西么?还是你更希望别人讲给你听?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