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内容来自极客时间《面试现场》专栏,作者白海飞
引入——面试对话的两个例子
很多应聘者都会遇到一个基础的沟通问题:回答问题不到位,甚至经过面试官再三提醒也 GET 不到“题眼”。这一讲就来看看如何能回答得更到位。先来看两个例子:
例1
面试官:介绍一下你们团队吧。
应聘者:我们团队 5 个人,我做开发。
面试官:团队其他人是什么角色?
应聘者:开发和测试。
面试官:还有别的么?
应聘者:您是说什么别的?
面试官:比如业务分析师或者产品经理、架构师、项目经理之类的?
应聘者:项目经理是国外的一个人,其他由开发兼着。
面试官:项目经理是你们 5 人团队里的?
应聘者:不是。
面试官:那能具体说说你们团队的角色构成么?
应聘者:3 个开发,2 个测试。
面试官:你只是开发?
应聘者:还兼着需求分析。
面试官:能具体说一下么?
应聘者:就是他们把需求转给我们,我们设计界面原型,等他们确认以后,我们就开发测试。
上面这段对话的沟通效率其实十分低下,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:
- 首先,应聘者一直被动作答,信息量不足,而且没有覆盖面试官的考查点;
- 然后,面试官不得不接连追问,想多了解一些细节;
- 其次,对话过程拖沓,像在挤牙膏;
- 再次,回答中有表意模糊的词,比如“他们把需求转给我们”,这句话中,“他们”和“我们”都是指什么角色?
- 最后,回答的内容不够翔实具体,像流水账。
因此总体来看,应聘者的回答质量是不过关的,这样低效的对话会导致面试官看不出你的能力,而且还可能觉得你不够积极主动,抓不住重点。
有的读者可能会指出其实面试官的提问也不是特别清楚,对于这个问题,专栏作者给出了这样的回答:遇到不清楚的问题,如果不澄清确认就回答,对话就更低效地兜圈子了。
小提示
在高效的面试对话中,应聘者应该能够快速找准面试官的意图,用简练精准的语言,切中要害,满足面试官的期待,从而推进对话纵深发展。
因此,对于上面那个例子,可以这样说:
例2
面试官:介绍一下你们团队吧。 应聘者:您是要了解我们团队的角色分工么?
面试官:是。
应聘者:好。我们是个 6 人团队,包括 3 个开发,2 个测试,还有国外的一个项目经理。我负责开发。我们没有专职的产品经理,项目经理只负责跟客户沟通,然后看是谁负责的模块有 UI 的改动,谁就负责界面原型设计。原来的架构师离职了,还没有招到替补的这段时间,我们几个开发会共同讨论架构这块的设计。
面试官:好的,那么……
上面的回答和例1相比,差别比较明显:
- 拿不准“题眼”时,应聘者先确认了一下。
- 面试官没有那么多“校正性”问题。这是因为应聘者能够主动探求问题的意图,给出的答案能满足面试官的期待,甚至给了面试官发现新问题的机会,让面试官可以顺利地问下去。
- 回答更全面了,信息量更大。这要求应聘者对该问题域的构成元素有比较全面的了解,他明白角色分工要分哪些部分去讲。
- 回答有细节,比如共同设计架构的原因。也正是这些细节,推进面试对话顺利深入,给应聘者赢得了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。
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的对比,我们可以看出:能回答到位,原理上其实很简单:先弄清对方想要什么,也就是意图;再给出对方想要的。前者靠聆听,后者靠简洁精准地表达。
分析问题的意图
在听到面试官的问题后,首先要分析他的意图。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:
- 他的问题表面上问的是什么?要熟知这个问题域的构成元素,才能清楚“题眼”是什么。
- 他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?前面讲过,“面试的问题从来不是孤立和随意的”。想想面试官之前提出的问题,和这个提问有没有联系?他之前的反应是满意、怀疑,还是否定?这个问题是面试官要印证或者补充哪些方面的考量么?
- 他是在考查我的哪些能力?在前面“公司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”一篇中,介绍了应聘者素质模型,包括面试考查的四个方面:经验、技能、潜力、动机。现在,你需要把问题和这些考查项联系起来看,从而思考和确定回答的方向。
拿例1的问题来分析,面试官让你介绍团队,首先要知道问题域是“项目团队”有哪些问题可以介绍;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?如果刚才考察了技术能力,是不是要看你在团队中的作用?或者考察你的团队合作情况?如果这样,上来就介绍团队文化、大谈团队的战绩和辉煌的历史等等这些夸夸其谈的内容,就不合适了。
小技巧:
回答面试问题,首先要掌握聆听的技巧。聆听不仅仅是倾听,而是带着同理心去听,带着目的去听,但不是带着立场去听。
有同理心,是指把自己放到面试官的位置上去体会他说话的目的,要克服自己的立场、感受和情绪,不能只听自己愿意听的。同时,你还要保持眼神、表情和肢体语言的交流(比如与对方保持一定时间的眼神接触,听到关键词或者转折语义时,微微点头或者微微侧头;当然,这些动作是在你大脑思考时的自然流露,而不是表演),及时向对方传达自己理解或者困惑的信号,以求对方暂停谈话,给你思考、回应或者澄清的机会。
如果面试官的问题太宽泛,把握不准回答的方向,就主动向面试官澄清,但是也不要直白地问“为什么问我这个”。
简洁精准地表达
了解到面试官的意图后,就要组织答案,简洁精准地表达给对方。答案的素材可从前文“给你的经历做份详历”中来,回答时注意对方的反馈一遍随时调整表述内容。
回答的效果,由低到高有三个层次:
- 初级的效果是“贴题”,就是说理解到面试官问题的字面意思,不痛不痒地提供给了一些贴题但没有太多价值的信息,面试官据此对你能力的判断,可能仅仅是“做过,但看不出做得好不好”
- 更好的效果是“解题”。不仅理解了问题的字面意思,还能发觉到问题背后对应的考察点,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,面试官可以看到你做事的具体效果,据此判断你的能力级别。但这也仅仅是“挠到了痒处”。
- 最好的效果是“升华”。不仅能理解问题背后的真实考查点,还能结合自身的经历,举一反三、抽象升华,表达有思想的见解,引发对方的共鸣。这时,面试官一定“非常爽”,对你的评价也一定不错。
我们说的“到位的回答”,就是要达到“解题”和“升华”的级别,这需要简洁精准地表达出真知灼见。
所谓简洁精准,只有在清除面试官的意图且了解他的理解能力时,才能做到。前面“你真能讲明白技术吗?”一文中,要先尽量了解面试官的身份和角色,其次根据谈话过程判断对方的知识结构,从而采用符合对方理解力的语言和详略程度来表达。
做到简洁精准,要求表达者对要说的内容边界有着明确的意识。比如,该说结果了,就不要再提原因;该说事实的时候,就不说评价。对想表达的内容能够清楚地归类,根据表达需要进行取舍,再按一定逻辑表达出来,从而做到简洁精准。
要想做到简洁精准,还有这么几个小技巧:
- 指代清晰,如果不能让对方顺畅地理解指代的是什么,那就不要用代词。
- 避开歧义
- 少用不确定性的语气,避免让对方怀疑你的自信心,进而怀疑所说内容的准确性
- 说出表达结构的连接词,比如“原因有三条,第一条……中间一条……最后一条……”,又如“这个问题的现象是……原因是……所以结论是……我们要做的就是……这样的好处是……”,可以提醒对方当前的句群属性,即使前面没听清楚,也能明白当前内容与整个话题的关系。
- 结果先行,先抛出核心观点,最短时间内引起面试官的兴趣,然后再展开说过程和原因。
能做到回答简洁精准,你就胜过一多半的竞争者了。如果再有一些独到的见解,那就更了不起了。这些见解,往往是在丰富的经验基础上,用归纳演绎法,在“5W2H”(Why - 目的、What - 用什么方法、Where - 在哪儿、When - 什么时候、Who - 谁、How much - 花费成本、How - 怎么做)的角度上得到的“有洞见”的结论。不过,真知灼见靠的是平日的学习、思考和积累,非一日之功,这里就不多介绍了。
总结
这一讲我们讨论了如何将问题回答到位,这归根结底是个沟通问题。
低效的对话难以让面试官看出你的真实能力水平,从而影响面试效果。在这方面要有所提高,就需要明确对方发文的意图,然后简洁精准地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,精良引发共鸣。
思考
下面有另外两个例子,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:
例 3:
面试官:……那么,是什么问题导致性能下降呢?
应聘者:用户如果选择的条目太多,就会有很长的加载时间,甚至出现页面加载错误。
面试官:从技术层面上看,是哪里出了问题呢?
应聘者:是产品模块的问题。
面试官:在产品模块的什么地方?
应聘者:是产品数据库执行查询的时候慢。例 4:
面试官:……那么,是什么问题导致性能下降呢?
应聘者:是这样,当用户选择条目超过 10 条,就会有超过半分钟的数据查询时间。经过分段排除,我判断是 MySQL 数据库在产品查询时的性能问题。我要说说是怎么调优的么?
面试官:好呀。
应聘者:我先用 show log 定位到性能问题的 SQL 语句,从优化语句和数据库两方面考虑。那个 SQL 语句用了嵌套的子查询,而且里面有个大表左关联小表,我把子查询单独拿出来,另外改为用小表去左关联大表。数据库方面添加了索引。这样查询时间缩短到半秒内。
面试官:哦?为什么大表左关联小表会有问题?……
结合今天的内容,你觉得例 3 有问题么?例 4 呢?它们有什么差别?如果你是面试官,你会怎样评价应聘者的能力呢?